紧抓消费市场新机遇 促进信用卡业务新发展

发布:2023-02-09      来源:中国信用卡      浏览:269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始终处于相对低迷状态,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累计同比贡献率为41.3%,同比大幅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但较二季度32.1%的低位已呈现触底反弹态势。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稳步推进,预计消费修复将进入加速通道,提振消费政策持续加码,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将为消费持续恢复提供重要推动力。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在拉动消费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共计56.04万亿元,其中短期消费贷款9.35万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46.69万亿元。充分发挥金融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夯实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消费信贷的重要组成,其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银行业需要主动布局,积极进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实现信用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消费需求提升,信用卡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1.消费需求稳步提升,信用卡业务潜力巨大

一是国内消费市场拥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我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最强的中等收入阶层已超过4亿人,是美国的两倍,我国成为全球中等收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二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释放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4.3%和6.4%。《2021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总资产已提升至687万亿元,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三是政策导向高度重视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因此从整体来看,中国未来将会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市场,消费金融需求将持续上升,信用卡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2. 农村消费能力提升,信用卡业务下沉趋势明显

近年来,农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消费增长空间向农村市场下沉的特征越来越明显。2013—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9.89%,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3.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7.7下降到32.7,用于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以及医疗保健等升级享受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30.7%增长到33.66%。根据尼尔森消费者调研,小镇青年的崛起将带动乡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且带来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小镇青年中愿意购买高质量产品的人群占比约为55%,下沉市场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压力、养育压力等更小,这无疑会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3. 消费方式线上化趋势明显

新冠疫情对消费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线上消费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疫情时代,线上消费黏性将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4.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保持上涨趋势,达到31.21%。电商平台不断崛起,大型商业综合体、商超等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拼多多为例,2021年,受益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双重信赖,平台年成交额(GMV)和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ARPU)实现双增长。其中,年成交额(GMV)达到24 410亿元,同比增长4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为2810元,同比增长33%。在消费方式线上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同时,互联网金融改变并提升了中国居民对借贷行为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极大程度提升了信用卡业务的线上渗透率,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已经从2014年的0.4%提升到了2021年的69.4%,信用卡业务将进一步加快线上化转型步伐。

4. 绿色消费理念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耐用品消费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截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占汽车销售量的13.4%。预计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在客户使用信用卡分期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给予适当利率优惠,简化还款流程,并尝试探索绿色信用卡新模式,比如按比例将所得利润捐献给相关绿色环保项目等。

5.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来跨境消费发展机遇

当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设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2019年10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梳理可以看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未来在五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将会有更多国内一二线城市加入这一行列中,为信用卡跨境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6. 老龄群体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伴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银发经济市场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在康养、医疗、健身、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消费内容不断多元化,消费升级意愿增强。中国社科院预测,2030年、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额将分别达到18.3万亿元和61.3万亿元,品质性、享受性金融需求将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以“60后”为代表的低龄老人成为老龄化人群主体。与高龄老人不同,低龄老人消费和金融意识都紧随时代,主动追求“年轻态”。此外,低龄老人工作时代背景与高龄老人差异较大,大部分已经退休的低龄老人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固定资产、存款等财富,叠加退休金、养老金、兼职打工收入等持续性的收入,低龄老人不仅拥有较大的消费潜力,还拥有较大的金融服务拓展空间。因此,随着老龄化高峰的来临,针对老龄群体开发的特色业务或将成为信用卡业务的下一片蓝海。

二、提质增效,打造信用卡消费新生态

后疫情时代,银行需要紧跟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战略,积极拓展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加快信用卡业务转型发展,助力全社会消费需求增长,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1. 制定差异化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

根据不同消费客群的特点,银行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信用卡金融服务。对于年轻消费群体,可根据其收入增长规律,进行长周期的信用卡金融服务安排,同时也要兼顾风险特点,防范“超前消费”“过度借贷”等问题的发生。对于老年消费群体,则更需要注重对其消费理念进行引导,使其合理消费,避免受骗。此外,要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信贷资源投入,增强信用卡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升客户规模;优化南方沿海区域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注重增加客户持有产品的种类,增强客户黏性;北方地区聚焦重点城市群和关键城市的消费信贷市场,控制好相关风险;重视西藏、贵州、海南、新疆等地区消费市场发展,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提供特色信用卡服务,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 深耕信用卡消费场景建设

在政策引导下,银行需要加快旅游、运动、绿色、养老等消费领域场景生态建设,以更加精细化的场景优势赋能信用卡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和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用卡消费场景,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使信用卡业务获客模式变“被动式”为“主动式”。在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银行需要形成在研判消费行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围绕线上和线下进行实践与布局。在线上,进一步优化与传统大型电商长期战略合作机制,挖掘并支持新兴电商;在线下,顺应“新零售”以及社区生活服务业态集聚式发展态势,加强与购物中心、大型实体超市、连锁便利店的合作,促使其优先使用银行支付产品。

3. 搭建信用卡消费生态

银行需要搭建信用卡消费生态,助力区域消费生态圈的有序运行。一方面,入驻商户是消费生态圈的基石,银行需要对其进行大力扶持,对入驻商户的手续费和佣金等进行减免,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同时,依托在客群方面的优势,为商户尤其是小微商户引流,通过立体化的宣传方式,增加商户品牌曝光度,助力商户实现稳健发展。另一方面,良好的消费生态离不开信用卡消费场景的有效串联,银行需要在深耕消费场景的基础上,强化各场景之间的关联性,提升消费生态一体化运营水平,全方位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经济的恢复发展。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