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虚拟信用卡 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发布:2019-06-26      来源:格隆汇      浏览:653

  尽管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已逐渐深入各消费场景,但银行信用卡依然在其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中以虚拟信用卡为核心的信用卡江湖争夺战硝烟再起。目前,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都陆续推出了虚拟信用卡。其中,部分虚拟信用卡属于主卡型虚拟卡,用于独立完整的主账户,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而另一部分则需要在拥有该行的一张实体信用卡的基础上,才能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而包括小赢、360金融在内的多个金融科技平台也分别联合银行共同推出其虚拟信用卡产品。其实早在2014年3月,腾讯和支付宝就曾拟发行虚拟信用卡产品,但被监管叫停,据了解,去年部分银行也曾发行虚拟信用卡产品,但立即被地方监管部门叫停,此次借由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再度兴起的虚拟信用卡前路又将如何?

  银行理财子公司优势何在?

  传统的信用卡和虚拟信用卡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薛洪言:虚拟信用卡现在有两类机构在发行,第一类机构是银行,它本质上还是信用卡,它只不过是没有实体卡,而且在下卡的过程中没有制卡、邮寄的过程,所以在发卡的环节可以做到效率非常高,基本上可以做到秒批秒有,实际过程中跟实体信用卡没有任何区别。

  还有一种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银行的借记账户一起发的所谓的“虚拟信用卡”,之所以是所谓的“虚拟信用卡”是因为它们本质上还是消费贷产品。信用卡是银行的持牌业务,所以他们只是一种消费贷产品,因为也与支付工具绑定了,所以在使用属性上看跟信用卡有点类似。

  与消费金融、贷款产品相比,虚拟信用卡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

  陈文:优势在于其毕竟是银行的资金来源,它的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放贷利率可能比市场上一些非持牌机构能接触的利率相对要低。另外,它毕竟是银行为主体发放的消费贷、信用贷,是受到监管约束的,一方面是一种利率上的监管,另一方面包括主流消费贷产品中受到质疑的暴利催收等等是受到监管规制。合规性上较市场上看到一些非持牌机构的消费金融产品要强。

  薛洪言:虚拟信用卡分两类来看,如果是银行自己发行的虚拟信用卡,它跟实体卡比优势就是下卡环节效率比较高,劣势就是在很多线下需要刷卡的场景是没有办法使用的,它的使用场景仅限于线上或者线下的扫码支付。

  如果是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行的虚拟信用卡,这些产品优势要跟它自身消费贷产品相比。消费贷其实是没有跟场景结合的,需要放贷机构一家一家去拓展放贷场景。但是因为它发行了虚拟信用卡,它可以跟支付工具绑定,而支付工具是可以连接一切交易场景的,所以相对它自身消费贷产品在场景上有了质的提升。

  劣势在于因为它跟支付工具绑定,在数据的获取、用户的黏性包括用户的感知度上跟自己独立的信贷产品相比还是稍微要弱一些,所以在后续的运营、维护用户黏度各方面还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

  如果把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行的虚拟信用卡跟银行的实体信用卡比的话,由于二者的区别本来客群也不一样,使用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能劣势还要多一些。比如银行的信用卡一般是有30天的免息期的,一般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行的所谓虚拟信用卡是没有免息期,它没有免息期和账单制的概念,基本上是强制分期。

  金融科技公司为何频频青睐?

  利用实体信用卡关联支付工具支付已经非常普遍,包括各场景自带的一些消费金融产品,为何还要发行虚拟信用卡这样的产品?

  陈文:实体信用卡的获客成本、发卡成本都是比较高的,而实体信用卡获客渠道越来越依靠于线上化,尤其现在像主流的银行三四成以上的实体信用卡是通过线上渠道获客。既然如此,从逻辑上来看就可以干脆不需要实体信用卡了,变成虚拟信用卡,同时也减少了发卡成本,极大的降低了之前获取实体信用卡的相关成本。

  另一个逻辑,单纯看银行体系自己发的虚拟信用卡,无非在手机银行上多一个这样的东西,无论是客群还是风控及场景,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之前腾讯、阿里主动找到银行合作搞虚拟信用卡,实际上是金融科技公司主动催银行做这方面的尝试。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虚拟信用卡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银行所做的新的尝试,无论是客群、风控、场景。

  原本是银行用来抢占线上市场的一款产品,如今变成了金融科技公司争夺的山头,原因为何?

  薛洪言:我们站在单个机构的角度来看,多一个产品创新就多一点竞争力,可能就多一点市场份额,所以站在他自身的角度推行新的产品,尝试新的模式,对于扩大自身的业务模型,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是有帮助的。只不过新的产品模式出来以后,可能会加剧市场原有产品的分化。

  虚拟信用卡跟原来的消费贷产品去比的确有它自身的优势,因为它借助支付工具变相连接了全链的场景都可以去使用,所以它在这方面有优势,就可以对传统的消费贷产品实现替代和市场份额领先的优势,这是他们大力推广这个产品的动力所在。

  另一方面跟当前的监管形势也有一定关系。我们知道从2017年12月份现金贷新规出台以后,必须依托场景的现金贷产品在监管层面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机构在发行。现在当前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的环境趋势下,如果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主要依托没有场景的现金贷做大业务的话,可能在未来会面临一些政策上的不确定性风险,他们去跟银行跟支付机构合作推虚拟信用卡,起码可以保证贷款资金的流向是用于消费的,是用于促进实体经济的。所以在政策上面是没有风险的,这个也是他们规避未来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战略层的转型和尝试。

  风控难、盈利难成桎梏?

  虚拟信用卡的风控难度如何?

  薛洪言:信用卡的确是非常注重贷中和贷后的风控检测,因为信用卡有个特点,它有30天到50天的免息期,因为有这个免息期,所以市场里面就出现了一种信用卡套现的现象,他会找一个低费率的POS机把这个钱刷出来,以0.5%费率把钱刷出来,用免息期内的钱套现使用。基于这样的情况,银行需要对用户刷卡的环节、交易的金额进行实时掌控,来判别这个交易是正常的交易还是一笔套现的交易。

  但是如果回归到互联网金融发行的虚拟信用卡,他们基本上没有免息期,他们只要把这个钱消费、使用,立马就会支付利息。所以对于这类机构来讲是不存在套现风险,它既然是没有套现风险,所以贷中和贷后的风控上面对于交易场景的把控要求就下降了。

  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行的虚拟信用卡本质上还是消费贷,所以更多还是可以基于消费贷自有的风控逻辑进行风控管理。信用卡和消费贷是两套风控标准和逻辑,所以说它还是可以适用原来的风控标准,实时增加一些关于场景交易部分的补充书记,所以我觉得在风控上面压力比消费贷稍微小了一点。

  虚拟信用卡的盈利难度如何?

  陈文:要分几个维度来看,第一个就是在当前环境下面,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布局强化营收业务是一个战略选择,包括像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业务也是创新的尝试。既然是战略选择,可能在短期之内没法用单纯盈利指标衡量的,它可能追求的是长期战略价值,这个来说本质上是需要去承担试错成本的。

  第二个维度看,传统的信用卡是需要大量发卡累计数据,不断调试模型,是有一个比较长盈利周期的。而现在虚拟信用卡,通过多个合作方合作,包括发卡的流程、成本,包括风控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在短期来看就变成了信贷的产品。这样它对于规模的诉求是没有像传统信用卡要求那么高的,盈利周期会进一步缩短。

  第三个维度看,银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让个体申办了传统信用卡,又付出了很多努力让这个人开了卡,同时还去刺激他不断重复使用这张卡。但是因为虚拟信用卡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天然是应用于这个场景,基本上不存在开卡率的问题,包括重复使用频率都是有保障的。这就意味着虚拟信用卡可能对于银行而言客单价得到提高。

  如何平衡虚拟信用卡用户体验和变现的关系?

  薛洪言:任何一个产品贷款利率越高,肯定有损用户体验的。贷款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产品,大家对于这块是有一个既定抉择的,基本上很多机构会有自身客群定位,他会基于客户自身风险情况决定你这个产品利率应该定多高。但是他们很少说基于这个用户体验,为了讨好用户,来进行一个产品的定价。因为它要为后续的风险和不良的,所以说在贷款类的产品里面,用户体验更多是你在使用便捷度上、安全性上,包括后续的服务上面体现用户体验,很少说通过利率体现。但是也有一些产品,比如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消费贷产品利率非常低,用户体验非常好,但是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他们还没有到通过利率提升用户体验的阶段。所以我觉得他们还是优先基于既定风控模型追求相对营收和利润。可以接受高利率的人,自然就会选择这样的产品。

  频被叫停原因为何?

  2014年3月份支付宝和微信和银行联合推出的虚拟信用卡被监管叫停了,近年来一些银行要推出虚拟信用卡也是被叫停了,这其中原因为何?

  陈文:当时在2014年监管叫停互联网巨头和银行合作发行虚拟信用卡的时候,更多是强调支付安全,包括客户的信息隐私安全等等。监管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维度,就是虚拟信用卡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助贷模式,但风控的逻辑又不是按照传统信用卡逻辑,因为传统信用卡逻辑一个是监管所认可的。另一个也是西方多少年的积淀,在中国化之后经过多少轮周期检验的。

  在虚拟信用卡的合作过程中,银行是放贷主体,但是数据以及风控基本上更多是合作方提供,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这个现象是尤为突出的。这样的话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可能银行没有风控的主导权,放了贷款后风险是没法进行按照历史数据做衡量的,从防范银行风险角度来看,监管是有必要介入的。

  在2017年年底,在银保监会发的关于现金贷整顿文件中也是明确,在银行合作现金贷业务的过程中,不能把核心风控外包,包括风控也不能“唯大数据风控论”,防止过度依赖于大数据风控。在虚拟信用卡的金融科技企业和银行合作过程中, “唯大数据风控论”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

  今年上半年,部分省市叫停了一些地方城商行异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防止跨区域套利,在虚拟信用卡发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类似的嫌疑。

  未来发展空间如何?

  虚拟信用卡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薛洪言:我认为虚拟信用卡还是代表未来的趋势。先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因为虚拟信用卡相比于实体卡的确能够节约成本,而且在发卡环节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从行业的趋势上来看,实体卡的虚拟化应该是一个大的趋势。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场景上面的捆绑,它可以捆绑场景,可以确保资金流向是确保消费,这一点在当前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如果还在做无场景依托的现金贷,当然可以做,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政策风险是越来越强的。特别是一些大机构,包括已经上市的机构,他们为了规避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有很大的动力发行虚拟信用卡。

  第二点,虚拟信用卡相比自身消费贷产品的确是在体验上面,包括与场景的连接,提高用户使用率上面,的确有它自身的优势。所以说我觉得他们也会有比较大的动力推行消费贷产品的虚拟信用卡化。

  了解更多信用卡知识,请关注卡讯网(m.51kaxun.com),卡讯网每天为您带来最新的信用卡资讯、优惠活动,让您更好的使用信用卡。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