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不良率达4.41% 小微企业拟靠阿里转电商

发布:2014-02-08      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2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7日,中国农历新春正月初八,浙江温州瑞安江南小微企业园的吴秀云点燃了两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喜庆中,园区内大多数企业节后第一天启动营运。

 

    吴秀云介绍,他们在去年下半年搬入,厂房均价仅为每平方米2200元,比原先自己盖厂房至少便宜一半。

 

    这个温州小微企业园,成了温州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当地的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总面积为2370万平方米。其中,马年春节前启动建设了1000万平方米。

 

    此前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至今未能恢复元气,银行面临大量不良信贷,同时信贷投放收紧。据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透露的信息,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去年原本年初承诺提供融资总额800亿。但截至去年年末,银行系融资量为165亿。

 

    至春节前,温州企业的资金链、担保链风险问题仍在蔓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呈上升的趋势。

 

    而原本就很难从银行系统融资的小微企业,其供血系统如何求解?这个城市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不良率高达4.41%

 

    “银行现在都忙于处置双不良(不良贷款与不良资产),这是去年总行对我们的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名股份制银行高管无奈地说,由此,发放贷款反而更显谨慎起来。“没有98%以上的把握,我们网点宁愿放弃这笔业务。”

 

    据浙江省银监局的统计,截至2013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不良率为1.84%,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下半年提升加快。温州依然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不良率又创危机后28个月来的新高。截至去年底,温州不良率为4.41%,较年初上升了0.66个百分点。

 

    虽然,从全国来看,浙江的不良率并不算高,但不良余额排在全国前列且还在上升,值得重视。但另一方面,浙江银行业的利润和拨备足够覆盖不良贷款,浙江金融监管机构官员认为,不必“谈不良色变”。

 

    但是,温州不良率高企的另一个后果,是新增贷款的大幅下降。即便地方政府倾力推送,温州银行系统在2013年发放与年初的预期大大缩水。

 

    早在去年各大银行半年报统计数据出来之际,当地政府发现增量微弱,温州金融改革领导小组于7月份便向各家银行提出要求,确保完成全年800亿的新增金融融资量。

 

    而且,还将融资“任务”确定份额。比如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温州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城市商业银行温州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要求分别不低于30%、40%、50%、70%、85%。

 

    但正如上文提到,在不良的压力下,银行信贷投放意愿非常小。

 

    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

 

    相对于银行系的放贷萎靡状态,相反,这一年,企业融资更加依赖社会。温州金融办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新增约550亿元社会融资量,超出了银行系融资量的5倍。

 

    对于小微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表示,“要把好入园关,打造成引不走的产业群”。

 

    地方政府意欲将这些“苗苗”打造成一片片“引不走”的产业集群。由此,建立小微企业园对外招商或招租评估备案制度,设定入园门槛。一是尽可能使同行业企业集中。另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入园。地方政府疏引的目标非常明确,疏引同类企业的集聚集约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彼此间产生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生态层。

 

    而营销模式,地方政府显然将电商巨头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作为温州经济复苏的一大突破口。

 

    发展电商经济,被温州市政府定为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口。春节前夕,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告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落地,同时与温州区域内的瓯海区签订合作协议。

 

    产业带作为阿里巴巴全新的B2B子站点,通过聚合特色产业带的好商好货,强化特色产地产业聚集效应。而且,阿里同时成了当地小微企业的一大融资平台。

 

    根据小微信贷新发布的去年第三季度运营数据显示,温州8100家小微电商在第3季度总计融资3.1亿元,申请数量较去年第一、二季度暴增285%和88.3%,融资总额较之增长55%和19.2%。其中约有6800名80后、90后的年轻“掌柜”基本属于小微业主,他们在此期间获得阿里2.7亿元的信用贷款。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