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阿里和腾讯前后脚宣布将携手中信推出网络银行卡,支付宝更是以一句“会逐渐通过这样的开放动作让更多银行受益”让人浮想联翩。
据证券时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称,如无意外,“更多银行”至少还有两家,其中一家为民生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银行此举旨在加码零售业务,掘金信用支付蓝海。
民生银行也将入局
“早在去年,广发银行和支付宝就在洽谈网络信用卡的合作,但最后广发内部不赞成合作,认为难以满足银监会‘三亲’(在信贷或信用卡审批环节,对申请人进行亲访、亲签、亲核)的监管要求,没想到被中信银行抢先了。可能每家银行的风险考虑不一样吧。”一位接近广发银行的人士表示。
而中信银行的股价走势直接说明了资本市场对其与互联网巨头联姻的看好——11日中信银行股价收于4.97元/股,涨1.84%;12日更是收报5.47元/股,大涨10%。
中信银行与两大巨头的合作由来已久。去年6月,中信成为余额宝唯一托管行和监督行,10月又携手腾讯推出了整合支付与积分的QQ彩贝联名信用卡。
有银行业人士分析,中信频繁与支付宝、腾讯合作的“抱大腿”行为,与其发力零售业务,打造信用卡、移动支付等产品线的战略十分契合。
借道互联网渠道加码零售业务的银行不止中信一家。证券时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民生银行也将在移动互联网金融布局上再下一城,联合支付宝推出网络信用卡。
双方合作决议源自一纸“婚约”——去年9月16日,阿里方面和民生银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据了解,两者信用卡业务的合作形式,亦初步框定在发放网络信用卡上。
民生银行官方对此并不否认,只向记者强调,“去年我们的合作协议有什么,就会对什么进行合作。”
剑指信用支付
当银行系“宝宝军团”还在尖锐对抗正牌余额宝之时,早有银行从余额理财领域转向消费金融领域,寻求与互联网金融巨头合作,掘金信用支付蓝海。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们最看重的是互联网电销与社交渠道的低成本与高效性。
有银行人士测算过,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单张成本很高,发100万张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如今,借助内嵌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入口,合作银行几乎可以零成本撬动两大平台坐拥的数亿客户,一举分发上百万信用卡。
比如首发行中信银行,将在下周两大网络信用卡接正式上线之日,不费吹灰之力将200万新增客户收至麾下。开卡量带来的循环贷款利息收入、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回佣收入,有望使中信银行的零售业绩大幅攀升。
国泰君安研报还阐述了银行进军信用支付的深远意义:互联网企业与合作银行可以联合向实体商户投放二维码专用终端,若该二维码终端同时集成普通POS机刷卡功能,将增加合作银行作为“收单行”的传统刷卡手续费收入;二维码线下收单也将打破银联垄断,首家合作银行有望获得非常可观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收入。
相关报道:
中信银行携“二马”推虚拟信用卡
就在银行业集体反击“余额宝”、“理财通”时,中信银行率先掉头,选择跟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达成合作,分别与两公司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
3月11日,腾讯和支付宝双双宣布,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信用卡,分别首批将发放100万张。腾讯的微信信用卡目前产品已进入内测阶段,将很快向用户推出。支付宝则明确,网络信用卡将在下周率先在支付宝钱包内亮相。
据中证报报道,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可能只是两大巨头的权宜之计。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目前已确定,腾讯、阿里均参与试点工作。一旦拿到民营银行牌照,两公司将摆脱牌照束缚,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或真正到来。
虚拟信用卡面市
11日中午,支付宝对外宣布,其与中信银行合作的网络信用卡将于下周在支付宝钱包内亮相,首批发行大致在100万张,授信额度200元起步,上限根据个人网络信用度来定,并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和信用记录,逐步提升额度。
当天下午,腾讯也对外公布,其与中信银行、众安保险联合推出首张微信信用卡,首批将发放100万张。该卡有50天的免息期,无年费等任何费用,可在手机上使用微信支付,还可以线下在中信、微信指定的特约商户进行扫码支付。
虚拟信用卡与银行传统发行的信用卡在审核、发放模式方面极为不同。腾讯公司介绍,首张微信信用卡有诸多创新之处:一是做到了1分钟完成信用卡审批,即时可用;二是利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评级,确定授信额度,首分50元、200元和1000-5000元三个档次,并根据记录逐步提升额度;三是引入了众安保险作为合作方,首次在信用卡领域引入保险模式,以降低客户信用风险及银行资产风险。
支付宝也称,消费者在支付宝钱包内关注中信银行公众号,透过公众号在线即时申请,即时获准,申请获准后,将所获得卡号在线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即可进行网购、移动支付等各种消费。
“网上申请之后,有需要的用户还可以到中信银行网点申请实体卡。”腾讯公司相关人士如此介绍。事实上,阿里的虚拟信用卡也是如此。
中信银行逆袭
“中信银行或借‘二马’逆袭。”相关金融专家表示,互联网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具有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等特点,打破了传统信用卡必须通过繁琐的审批流程而且以实物卡发卡的惯例,必将会吸引广大网购用户的青睐,提升用户申请的参与性。
分析人士指出,中信银行的优势在对公,零售业务一直是其软肋,与“二马”合作,中信银行看中的是互联网长期积累的信用数据,以及这一“廉价”的渠道。
“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卡会降低信用卡的发卡成本。”支付宝介绍,公司实名制用户已经超过3亿,而在这个基础上积累的各种信用数据更是国内企业最大的信用数据库。通过掌握的信用记录,将可以简化信用卡审批的流程,庞大的用户量更是中信银行渴求的。
据银行人士计算,传统模式下,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单张成本很高,发卡量需要在100万张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如今,借助阿里和腾讯这两个互联网巨头,中信银行一举可以获得200万张“低成本”的网络信用卡。
“阿里和腾讯也以此实现渠道变现和数据变现。”有分析人士如此评价。不过,该人士指出,腾讯和阿里都是平台型公司,双方均不会仅限与中信银行合作。支付宝方面也私下表示,会逐渐通过这样的开放动作,让更多银行受益。
此前,京东商城推出的“京东白条”也是相关尝试,此次虚拟信用卡的面市预示着消费金融时代的到来。中国银行家协会与普华永道日前共同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显示,2013年度,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个人消费贷款超越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以63%的占比首次位列第一位。
或难以深度融合
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在争夺首张虚拟信用卡发放时点上互不相让,却在与银行业的竞合上高度一致:“互联网巨头之所以选择跟银行合作,是因为看中了银行的牌照。”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腾讯公司还是阿里巴巴目前都没有银行牌照,而只有银行才可以发放信用卡,二者不得不跟银行合作。但是,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并不愿意牺牲资金流,二者最终才和中信银行走在了一起。
上述人士认为,银行跟互联网合作,也是希望拿到客户的信用状况,掌握信息流。只不过,阿里、腾讯不会轻易让渡信息流,银行也不会甘于只担当资金和牌照的提供方,二者或难以深度融合。
“一旦互联网公司获得了银行的牌照,银行们可能会更受伤。”分析人士如此评论。事实也的确如此,银监会主席尚福林3月11日已披露,目前已确定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腾讯、阿里均参与其中。
相对于传统银行的存贷业务,阿里、腾讯的业务更为多元。如腾讯公司,不仅合作成立了首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此次微信信用卡又与众安保险打通,众安保险也为微信信用卡建立风险联防机制,并且可根据业务发展不断提出中信微信信用卡风险防范优化措施,降低金融风险。
在发展线上业务的同时,互联网公司还在向线上延伸以增强话语权。目前,支付宝大力发展线下商铺,通过支付宝“当面付”功能,直接实现用户与商家的转账,从而避开了银联的清算通道。
腾讯的微POS机目前也已经面市,并开始和线下的各大商户开启了合作的谈判。不同于传统的POS机,腾讯微微POS生成的是二维码,消费者线上扫码支付。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二者发展的商户和消费者用户足够多,将足以威胁银联的市场份额,并对银行形成话语权,收取更多的通道费用、广告费以及数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