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知名的信用卡网站CreditCards.com每周信用卡利率报告显示,美联储最近一次大幅加息三周后,联邦利率已经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点,而与此同时美国平均信用卡透支利率已经超越了年化19%。
2007年以后各类信用卡的透支利率趋势
本月初,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也是今年的第六次加息,已经累计加息375个基点,但是美国的高通胀顽疾依然难除。
2021年持卡用户能得到的信用卡年利率绝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市场上只有不到一半的信用卡提供低于18%的透支利率。如果美联储联邦利率继续上调的话,信用卡发卡机构也只能调高信用卡透支利率。
在CreditCards.com每周追踪的100张卡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卡现在提供低于17%的利率,而相比之下,一年前CreditCards.com追踪的具有竞争力的信用卡中,80%都提供这么低的最低利率。去年有56%的信用卡年利率低于15%,如今只剩下12%了。
信用卡透支利率调整,主要是针对新增用户,即便是一些信用分很高的良好和优秀的申请人同样也面临着更昂贵的贷款成本,当然发卡机构也可以选择不向新用户提升透支利率的方式。而老用户还是沿用旧的透支利率。
许多仍然提供低于19%的最低年利率的信用卡也开始宣传高达27%或更多的最高年利率,平均最高年利率已经达到26.71%。更多新持卡人被分配的平均利率也达到了23%。相比之下,一年前三组数据分别为16.13%、23.63%、19.88%。
上边两个表格中是相差几周时间的市场透支利率的变化
这是同一张信用卡现在透支利率范围与前几年的对比
这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信用卡持卡用户陷入债务逾期的泥潭,但是不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而是极力通过各种违规违法手段,甚至通过社会上一些非法的债务协商平台向银行发难,希望减免利息以及其它费用。
而实际上监管部门已于2020年7月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应对突发事件金融服务管理办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前已经发放、受突发事件影响、非因借款人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的各类贷款,应当考虑受影响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贷款回收方式,可不收取延期还款的相关罚息及费用。
不过作为债务人要明白,首先要制订一个可执行的还款计划,而与银行签署信用卡债务减免分期还款协议,不能作为债务拖延和逃废的手段,还是要根据协议落实还款。不能将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债务逾期问题进行推卸,否则协商协议就失去了意义,也很难得到银行的批准。
中国的信用卡透支利率自2021年1月1日起取消上限和下限,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政策,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资金成本、信贷资源、市场策略、风险偏好等进行合理定价,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客群制订产品透支利率。有利于发卡机构自主决策,为持卡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与其他同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行业等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但是,尽管该政策已经实施近两年时间,并没有引起发卡银行的热度,仅有极少数银行推出了降低透支利率的产品,在市场中也悄无声息。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来由于多年实施的透支利率“一价制”,对于透支利率市场化的“玩法”还不是很习惯;二来大中行现有的透支利率的红利还能持续,而中小行对该政策还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难以借此政策施展拳脚。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根据美国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机制下的模式来看,发卡机构对于一些高风险客群,可以通过提高产品透支利率将风险成本计算在内,这类客群如果在普遍得不到低成本资金的条件下,就不得不接受高利率的信用卡产品。发卡机构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较高收益的可能。
而中国的信用卡由于长期使用透支利率“一价制”,对于透支利率放开后的主动下调尚不敏感,对于透支利率上调则想都不敢想。在现行透支利率标准,一旦卡民逾期尚且以“高利贷”等名义向监管投诉,发卡银行最终可能还要减免相关利息和手续费用等,再推出调高透支利率的产品无疑是“找死”。而透支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恰恰就在于不仅可以降低,还能调高,否则这个政策就显得片面了。
监管部门在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时特别强调,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想充分发挥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作用,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诸如监管部门对投诉问题处理方式的转变,监管部门只负责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将投诉的处置权交予银行按照政策法规进行处理,不干涉其结果。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一些非法的“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现象的手段之一。
特别是今年“七七新政”出台,一方面是为信用卡业务松绑,另一方面就是倒逼信用卡业务变革,其根本就是要让信用卡业务能够正本清源,拉动信用卡业务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经营转变。因此只有完全放权给发卡银行,才能让发卡银行放开手脚,充分发挥新规新政的作用。
这,或许就是美国市场信用卡透支利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得到的一点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