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花呗推出“当面花畅花包”,大肆扩张互联网信用消费支付产品

发布:2020-04-15      来源:四维金融      浏览:576

  支付宝逐渐向“生活宝”蜕变后,蚂蚁金服旗下“花呗”正在消费金融的领域内持续扩张,持续迭代。

  近日,支付宝花呗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当面花畅花包”,用户每月最高支付4元,在不支持花呗的商户,消费单笔超过150元也可以用花呗,在原来150元以下“当面花”的基础上,增加了付费提额的服务。

  花呗以前就有“当面花”,花呗当面花,就是支持用户在线下店铺能用花呗消费的服务,就算店家没有开通花呗收钱,一样能够使用花呗支付。当面花可以不受单笔订单的限制,每月获得1000元的额度无障碍使用花呗。

  类似信用消费的产品也是腾讯金融下一步的目标,微信近期微信分付开启灰度测试,也属于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类似支付宝的花呗。近几年,由互联网流量巨头推出的信用消费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攻城略地。信用消费类除了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还有京东的白条与金条、美团的生活费买单与生活费借钱、去哪儿的拿去花与借去花、苏宁的任性付与任性贷、唯品会的唯品花与唯品花取现等等。

  不过这些产品跟分付不同的是,他们大多均掌握一定的消费场景。不够分付也有它的长处,那就是线下消费,是微信支付的优势所在地。支付宝在线下的优势也不是其他互联网机构所能比拟的。

  腾讯2019年财报指出,通过加强在线下商户的渗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地位。

  可以想到的是,在不断的下沉市场中,分付和花呗瞄准的是大量没有信用卡的用户,当然也是银行有意或者无意忽视的一部分潜在客户。

  花呗和微信分付,在信用支付中,向用户收费,这是信用卡的基本核心逻辑,显然这些互联网巨头基于消费场景和巨大流量创造的网络信用消费金融产品正在如一群群蚂蚁啃噬者银行业传统的信用卡市场江山。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坏账上升,经过多年的大扩张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和交易量都踩了一个急刹车:2019年大多数商业银行发卡量尽管创出新高,但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2019年新增发卡绝对量也呈不同程度萎缩。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相比2018年的增减数量变化是约-40万张、-100万张、-170万张、67.62万张、-91万张。招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流通卡量)约1100万张,较2018年下降1084万张;平安银行去年新增发卡量880.91万张,较上年下降了436.09万张。 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民生银行、 浙商银行2019年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分别是1626.81万张、1149.83万张、790.89万张、18.13万张,较上一年度新增发卡量分别下降了约121.59万张、376.57万张、289.97万张、80万张。

  央行数据也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新发卡0.45亿张,首次出现环比下降15.95%;2019年全年来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这一增速相比2018年的16.73%下滑幅度超过了一半。

  信用卡业务下滑,一般分析认为,一方面信用卡业务违约率和坏账都在上升,其次信用卡饱和,再次可能也是共债以及多头借贷风险爆发。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遭受重创,在20招行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该行行长田惠宇直言,“这次疫情中,招行所有业务里面,信用卡业务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仅体现在交易量方面,也影响了资产质量。交易量、资产质量、信用卡透支,三大因素在短期对信用卡业务影响比较大。”

  中信银行数据显示,该行2020年1-2月信用卡发卡量同比下降47%,线上交易同比下降5%,信用卡贷款下降3%。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中,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提到,疫情使不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获客、交易、增收、资产质量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并坦言预计今年以来中信银行的不良率和不良额将小幅上升主要在信用卡业务。

  然而,正是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大规模撤退的时候,互联网场景巨头却正在向他们退去的地方进攻,一个方面就是继续下沉客户,当然他们有商业银行不具备的能力:巨大的流量、紧密的消费场景,更重要的是成熟便捷的移动支付业务,可以想象,这些能力的聚合能够突破传统银行所面对的消费金融能力的边界,由此可以预知,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再一次遭遇巨震。

  其实,商业银行对信用卡业务自身的问题缺乏反思,比如发卡大跃进对于客户资信状况的忽视,再比如场景的挖掘和争夺,再比如风险的控制等等。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