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对支付场景化的思考和探索
发布:2017-10-24 来源:中国信用卡 浏览:55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推动支付产业发生变革,使得整个支付产业朝着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整个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树立万物互联思维、大数据思维、时空观思维;通过联动融合,服务社会,争取金融科技时代的主动权,实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额整体转型;以用户为中心,在技术上和场景上不断的探索实践,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支付服务。
一、支付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银行卡业务仍然是我国支付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卡、受理和交易规模分别是美国同期的4.3倍、1.7倍和1.6倍,均位居世界第一。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在全球支付产业版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产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6年,我国银行卡交易量为1154.74亿笔,金额达741.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5.49%和10.75%;银行卡收单业务中通过网络支付接口办理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5.46%和47.70%,交易金额比重较上年提升了10.9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兴支付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461.78亿笔、金额达2084.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6.96%和3.31%;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663.3亿笔、金额达54.2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98.60%和124.27%。
尤其是移动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已超互联网支付。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57.10亿笔、金额达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5.82%和45.59%;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51亿笔,金额为51.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3.47%和132.29%。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服务小额化、零售化特征明显。
二、场景化是移动互联时代支付发展的趋势
移动互联时代,支付与场景结合更加紧密。场景是多样的,这就使得支付行为变得越来越“短平快”,更加碎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所有行为,包括支付在内的金融服务与社交互动,都将融入具体的场景里。人们不会为了使用支付而去购物,而是在某个具体的消费场景里自然而然地使用各种支付工具,支付最终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生活场景中的某个需求。
移动支付等创新支付服务加速突破时空限制,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碎片化的场景化金融生态,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一方面,支付行业通过多年的内部信息化沉淀以及外部合作,积累了海量交易数据,结合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人工智能,丰富了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技术构建的一体化安全服务,确保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并由此衍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和便捷将得到统一发展。过去主流观点认为,安全与便捷就像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想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必须牺牲一定的安全性;要想确保安全性,则必须放弃部分便捷。支付介质从银行卡到互联网再到手机的变化,促进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模式的创新,而创新使得移动支付的发展朝着安全和便捷相统一的方向发展。移动设备的各种传感器能够在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时随时随地收集其位置信息和手指触摸屏幕的接触面积、指压感应、敲击时间间隔等行为数据,以及历史交易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出用户的交易偏好。当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时,如果与现有的习惯偏好不一致,用户则会及时地发现风险和提示风险,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使用便捷的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安全。
无纸化是未来支付发展的方向之一。纸质凭证的大量使用,使客户在办理银行相关业务时需要单独进行纸质签名;业务办理完结后,又需要耗费精力和占用空间保存纸质凭证,造成业务办理流程长、手续繁杂和效率低下,影响客户体验。银行则需要单独对纸质凭证进行收集整理、录入归档和保管处理等,影响其全流程的电子化水平,也给后续的对账、业务合规审核等带来不便。
凭证无纸化不仅是以电子化的方式对纸张的简单替代,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的变革。由于引入电子化方式,银行需要对客户的身份验证、风险识别有更多的配套创新,需要对外在与用户的交互中叠加更多的功能和服务,对内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探索凭证的信息化存储解决方案,从而在根本上促发单个银行内客户交易行为与交易场景融合方式的变化,提高银行业务的整体办理效率;进一步促发各银行之间甚至跨行业之间的交易行为与交易场景融合方式的变化。
在金融行业以外,亚马逊的无人商店、Uber和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等案例中,交易和支付都已经完全无纸化地融入了所在场景。凭证无纸化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金融背景下银行业创新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银行业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生态升级的有效路径,更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的切入点。
三、场景化支付对现有技术、业务、产品和风险产生深刻的影响
1.场景化支付更加依赖于新技术
场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场景的感知能力。场景的感知包括场景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洞察等各个方面,而这些正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基础和支撑的。
2.场景化支付对身份认证提出新的要求
场景化支付强调支付的无感和透明,因此传统基于卡片的身份验证模式满足不了场景化支付的新要求。场景化支付需要新的身份认证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生物特征应用在各种不同的支付场景,比如各种手机Pay的指纹认证、某些特定场景下刷脸认证等,都是新场景化发展趋势下对新身份认证的要求。另外,场景化的发展也要求不同场景的身份认证手段有所不同,如果能够确认场景处于安全的环境下,身份验证手段可能会更简单甚至被简化掉。
3.场景化支付产品从产品层面对现有的支付体系形成差异化
在前端用户层面,正是由于支撑银行卡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才出现了各种渠道的创新,包括各种手机Pay、二维码等;在后端账户体系层面,银行卡的发展与银行账户体系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Ⅱ、Ⅲ类账户的发展,为发卡行的线上获客、业务分层灵活性设计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而在交易通道方面,传统银行卡支付过程中,交易类型只有传统支付交易,比如消费、转账、取款等。随着非面对面银行卡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代扣、代收等新型交易类型。
4.场景化支付与传统支付面临的风险挑战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同
首先,风险面临的挑战不同。传统支付是面对面的交易,风险更多的是伪卡欺诈等;而场景化支付多应用于不同场景,产品形态各异,用户敏感信息存储位置和信息传输方式较多,支付机构需要统筹考虑不同交易形态和交易类型的风控管理,包括风险防范模型设计、风险主体责任承担、风险评级、风险检测、安全认证、信息加密传输等要求。其次,风险防范机制不同。传统风险防范一般采用以硬件安全为主的安全机制,通过对IC卡芯片的设计、POS的安全设计,辅以交易签名用户身份验证来实现。未来,非面对面银行卡支付是以场景数据的收集、用户的身份认证等技术为基础,以风控能力为主。对风控服务的需求,正在从事后走向实时和瞬间,从静态走向动态和高速,从粗略走向精准和定量。
四、场景化支付的技术支撑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支付产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满足各种场景需求。除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场景化支付的基础技术之外,场景化支付还需要一系列金融科技的创新支付技术提供支撑。
1.支付标记化技术(Token)
支付标记化技术是场景化支付的技术基础。一方面,传统支付技术满足不了新兴创新场景化交易的需求。另一方面,场景化支付由于场景复杂,需要进一步对交易进行安全保护,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持卡人账户数据被非法使用的可能,并防止跨渠道的交易欺诈行为,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支付标记化技术是从场景应用的层面来解决银行卡在网络空间应用的安全问题,能够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处理的前提下,避免卡号等敏感数据在交易过程中的泄露,实现对交易场景的验证,从而能够有效保障个性化场景的支付安全,满足支付场景的创新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支付标记化技术在前端表现出来的是用户银行卡信息的有效替代,而后台则有一套完整、成熟的风险服务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和交易欺诈风险的识别。即使是同一个卡号,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支付渠道,支付标记也不尽相同,通过支付标记可有效地对交易渠道、交易次数、交易金额、应用场景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进行验证,能够细粒度和个性化地对交易风险进行识别,对交易安全进行控制。即使某个渠道发生风险,支付标记的沙盒机制也能够将风险进行隔离,有效防止风险的扩大和转移。
支付标记作为一项既全面创新又与现有支付产业很好融合的技术,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的特点,不仅能够保障整个支付交易的安全,而且还能够促进整个支付技术和支付场景的创新,有机地整合线下、线上等各种支付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支付体验。
2.智能终端技术
智能终端是推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提升支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基本保障。
智能终端将推进支付的线上线下融合。首先,智能终端对接了用户移动支付的需求,能够提供便利的移动支付方式。其次,智能终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入口,连接了商户和消费者,让商户能够得到记录消费者行为的精准消费信息,进行精准营销。这能够帮助实体店通过互联网触摸到消费者,并与之建立全渠道、深层次的线上互动,增强体验功能,发展智慧消费。
受理终端的智能化支持个性化和场景化的商业服务。传统的POS终端在过去十几年一直保持形式和内容不变,存在升级麻烦、功能单一、扩展性差、缺乏互动性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场景化和个性化支付的需求。就像诺基亚手机被苹果等智能手机取代一样,功能化的传统终端也将被智能化的受理终端所取代。受理终端作为一个智能化的平台,不同商业模式参与方都可以基于这一智能化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应用,从传统的收银、小票打印,到刷卡、二维码等多种支付解决方案的集成,从会员管理到营销管理等,基于这一智能化平台,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特定场景的特定应用,从而满足商户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作为行业联动、拓展支付场景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智能化的受理终端将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确保用户的支付安全。智能终端带来交互场景的智能化,通过用户的移动设备与智能受理终端的简单交互就能识别出当前用户是谁以及其历史消费习惯、偏好等,根据这些信息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够让整个交易更加安全,而且还能够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场景化支付安全便捷、人机合一的基础。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用户身份验证手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更加安全便捷。对于支付来说,对发起支付行为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是账户管理机构判断是否对交易进行授权的重要依据。可用作用户身份认证要素的信息分为三类:用户所知道的、用户所持有的和用户所拥有的信息。目前,在银行卡支付业务中,较常用的身份认证信息主要为密码和卡片等前两类信息,而生物特征属于用户所拥有的信息,相比于前两类信息,其具有不易复制、不会被遗忘或丢失、使用方便等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可以使得场景支付更安全、更便捷。
其次,智能设备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生物特征技术,从而使得人和设备能够完美融合。早在上个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指纹、人脸等比对的技术研究工作,但由于采集设备和计算能力的限制,生物特征技术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安保等场所,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和各种采集技术的进步,各种采集、存储和运算操作都能够用一颗很小的芯片实现,这种芯片又能够与现在的移动设备完美集成,这样,智能设备不但能够采集生物特征,还能够运算和比对,使得移动设备具有生物特征认证的能力。
同时,生物特征技术使得人和设备能够完美融合。以前用户在刷卡时需要单独输入密码来进行认证,卡片与用户是分隔的,既要验证卡片又要单独验证人;在场景化支付的时代,用户在手机上按下指纹就可以完成交易,人和设备高度融合,这不仅能够带来安全便捷的体验,还能够创造更多富有想象力的应用场景。
4.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移动支付场景化的核心技术。
一方面,从用户获取服务的角度来看,场景化强调的是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如何能够分析出某个用户的特定需求和偏好,只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用户的场景、历史交易、个人偏好等信息,再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预测出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从服务提供的角度来看,只有收集绝大多数用户的场景信息和状态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够完成全局服务的调度和优化。以打车软件为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出当前某个区域打车需求比较旺盛,而相邻区域则比较宽松,打车平台可以通过调度完成全局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在促进移动支付场景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支付服务的设计或原有支付服务的改进,结合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产生新的支付相关服务,促进支付服务使用率的提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升级,不断优化移动支付服务的场景化运营策略;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智能服务,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利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从支付数据及情景分析等要素出发,建立自我学习能力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提升用户支付体验的同时,降低支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中国银联在场景化支付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联与各商业银行合作,一直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研究支付技术的发展方向,并联合产业各方,在场景化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凭证无纸化
中国银联设计的电子票据服务解决方案利用技术创新,突破现有票据业务中纸质票据存在的资源浪费、保管不便、真实性核查困难等问题,深度融合票据业务场景,为消费者、企业、监管机构提供票据全流程电子化服务。
该方案通过对现有票据业务的整合,实现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业务中签购单、合同、账单、支付凭证等有关票据的全面电子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管理、票据查询、票据通知、票据管理等服务及其他衍生功能;为票据开具方提供票据开立、票据传输、票据查询和修改、信息发布、数据服务及其他信息管理功能;为票据监管方提供电子票据查询功能和电子票据统计服务。通过对场景功能的实现,为电子商务应用方与服务企业、个人及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电子票据服务,为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在相关各方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联已陆续在湖南、福建、上海、成都、深圳、河南等多地推广电子签购单、电子学费缴费凭证、电子账单等电子票据试点业务,同时与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为其提供了电子保单托管服务。
2.TEE技术
除在凭证无纸化方面的探索之外,中国银联还基于可信执行环境集成TEEI在各种应用场景服务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各种应用场景服务中对于可信执行环境TEE平台所需的公共应用流程部分进行了提取,进行了标准方案设计与实现,并作为基础性服务与可信执行环境TEE平台一起提供。这些基础性服务包括身份认证、应用运行、设备体检、密码键盘、二维码增强、HCE安全增强、远程认证等,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所涉及的主要业务场景,使得各方在这些业务场景下,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平台开发具体的相关安全应用变得更加简单,降低了整个业务在可信执行环境TEE平台上部署的难度,加速各方业务的实施与落地。
3.智能交通场景解决方案
中国银联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交通场景解决方案包括城市拥堵费支付解决方案、高速不停车支付解决方案、汽车终端远程购物解决方案等。
城市拥堵费解决方案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S)与支付标记化技术,依靠车辆实时BDS坐标记录车辆行驶轨迹,结合支付标记化技术进行金融账户安全支付,自动结算车辆拥堵费用。该方案的落地应用将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拥堵、解决拥堵收费系统建设和运营难题、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高速不停车支付解决方案主要解决高速公路现金收款、ETC自助收款,通行效率低、建设运营成本高、ETC硬件建设成本高等问题,北斗定位系统使用双向通信方式,具有精密准实时传输功能,定位精度可控制在0.8米的误差范围,此系统能精准定位行驶中的智能汽车位置,并进行位置的实时云传输,与银联Token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不同路段不同收费单位的分段分时收费。
汽车终端远程购物解决方案,在银联汽车钱包应用中,系统智能检测汽车零件毁损情况,并自动下单购买零部件,如遇汽车障碍,也可提供自动预约4S店服务,实现对智能汽车的全流程智能保养。不仅如此,智能终端还可帮助用户实现路边商店自动下单购物、无感支付的体验。
了解更多信用卡知识,请关注卡讯网(m.51kaxun.com),卡讯网每天为您带来最新的信用卡资讯、优惠活动,让您更好的使用信用卡。